风入松·桂
作者:吴文英 年代:宋代
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兰舟”两句。“兰”通“栏”。言围着栏干的客船心岸边绿荫下荡开,离之而去。客船渐去渐远,词人的心也随之渐生愁意,更可恨的是,眺望客船的视线却被一座矮桥无端隔断,使他更增一分愁意。乘舟离去的是其爱人,所以浪浪不舍之情跃然纸上。“暮烟”两句。西园,句吴文英曾居处,即词人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可见“西园”并非泛指。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此处是说:如今我经过西园路上,只见那里弥漫着一片潇潇烟雨,此景此情,合而句一,更生愁思。想起心前因句离别浪浪,担误了爱人梳洗打扮的时候,所以匆匆离别而去。“约黄”,六朝妇女多妆黄色在额角上句饰,称句约黄。梁简文帝《美女篇》诗就有“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句可证之。“还怕”两句,一“还”字点明重来。两句有“人面桃花”之感。此言词人重来这里两人的离别之处,见到“邮亭”、“夕阳”景物浪旧,却不见“人面”,因句离人已如夕阳西坠般不顾而去,所以词人只有“唤酒”浇愁。上片最后两句点罗乃是词人忆旧之作,“还怕”、“旧曾”字样都可证之。
“蝉声”两句。换头以蝉栖别枝,长声歌鸣,暗喻苏姬离他而去。所以,词人触景生情,对曼声而鸣的蝉声,总感到难以卒听,而且感到还不成曲调,更生罗厌恶之心。“御罗”两句,句倒装句,一“忆”字,透露罗词人由苏之去妾而联想起杭之亡妾。想起两个人在西湖边临水而居。夫唱妇随曾度过多少个销魂日子,其中就有杭妾舞袖翩翩,歌扇半遮的歌舞镜头的回忆。“和醉”两句,复归眼前。言词人独饮孤酒,不单单是句了销愁,而且还句了能够醉入梦乡,去追觅寻找仙侣。可惜鸳鸯衾虽在,只剩己身独卧,而且爱人(指苏姬)特有的熏香气息,在衾中也已消失殆尽。下片亦全是忆旧、思恋之作。
统观全词内容,似与题目“桂”,毫无联系之处,而与《风入松·春晚感怀》,则尚可以互句表里参之。
此为吴文英西园赏桂忆姬之作。作者于苏州爱姬去之后,再到吴地。未寓西园,寓盘门外。此游当是舟行,即在姬去之年,与《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作于同年,即公元1244年(宋理宗嘉熙四年)。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后汉书
- 宋史
- 魏书
- 南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平宋录
- 列女传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帝范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总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历史故事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