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作者:许棐 年代:宋代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译文
一个春季没和西湖谋面,怕见外边这花香日暖的春天。窗外的雨应和着我的泪水,挥动着我手中的笔管吐诉情感,心中的思念那么长,信笺却这么短,我怎么能够把话说得完。
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东风哪会晓得我琵琶声中的忧怨,刮来刮去又把花儿吹落一片。
注释
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
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驶,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西湖”──“湘管”──“梁燕”──“落花”,词人就是通过这四个意象段,多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画出一条具有个性特征和特定情境的人物情感律动线。
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
理宗嘉熙间隠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十树,构屋读书,因自号梅屋。
室中对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藏书数千卷。
著有《梅屋诗稿》等。
《宋史翼》卷三六、清光绪《海盐县志》卷一九有传。
许棐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梅屋诗稿》编为第一卷;《融春小缀》、《梅屋三稿》、《梅屋四稿》编为第二卷。
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推荐作品:
- 集
- 礼记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顺宗实录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政书
- 儒家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扬子法言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扁鹊心书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谱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穆天子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小八义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别集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南北朝
- 金朝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