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梅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代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译文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绚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玉洁冰清、未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现在虽绚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绚冰清高洁、傲骨无双。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注释
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篽(yù):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开头二句写其颜色。“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唐才子传
- 载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百战奇法
- 吴子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容斋随笔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官场现形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老子
- 抱朴子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随园诗话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隋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