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渔父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推荐作品:
- 集
- 论语
- 易经
- 中庸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岭外代答
- 政书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园冶
- 朱子家训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常言道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八义
- 林公案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中说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南北朝
- 五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