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竟恁地歌
作者:白玉蟾 年代:宋代
我生不信有神仙,亦不知有大罗天。
那堪见人说蓬莱,掩面却笑渠风颠。
七返还丹多不实,往往将谓人虚传。
世传神仙能飞升,又道不死延万年。
肉既无翅必坠地,人无百岁安可延。
满眼且见生死俱,死生生死相循旋。
翠虚真人与我言,他所见识大不然。
恐人缘浅赋分薄,自无寿命归黄泉。
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
其精不是交感精,廼是玉皇口中涎。
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
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
我闻其言我亦怖,且怖且疑且擎拳。
但知即日动止间,一物相处常团圆。
此物根蒂乃精气,精气恐是身中填。
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
三者未常相返离,结为一块太无边。
人之生死空自尔,此物湛寂何伤焉。
吾将矍然以自思,老者必不虚其言。
是我将有可爱业,渠必以此示言诠。
开禧元年中秋夜,焚香跪地口相传。
朅尔行持三两日,天地日月软如绵。
忽然嚼得虚空破,始知钟吕皆参玄。
吾之少年早留心,必不至此犹尘缘。
且念八百与三千,云鹤相将来翩翩。
蟾(一一九四~?),本名葛长庚,因继雷州白氏为后,改今名。
字白叟、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闽清(今属福建)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
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
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二一)。
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
有《海琼集》、《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纂为《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
事见本集卷首彭耜《海琼玉蟾先生事实》。
白玉蟾诗,以明正统?仙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续集二卷为底本。
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简称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万历蓝格钞《海琼白真人文集》(简称明钞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刘双松安正堂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简称刘本),清乾隆刊《宋海琼白真人诗文全集》(简称乾隆本)。
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为一卷。
- 推荐作品:
- 周礼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盐铁论
- 商君书
- 慎子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淮南子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子
- 尹文子
- 冰鉴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唐代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