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说:从前,善于指挥作战的人,首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致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的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战胜敌人则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隙。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所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想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实行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足够而敌人相对弱小。善于防守的,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展开自己的兵力如同神兵天降。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并不算是最高明的。经过力战而取得胜利,即使天下人都称赞,也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就像举起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不算力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能听见雷霆的声音算不上耳朵灵敏一样。古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是战胜了容易战胜的敌人。因而,这些善于打仗的人的胜利,既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但他们所取得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制胜措施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战胜的是那些已处于失败境地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让自己先处于不败之地,同时,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所以,胜利之师是先创造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盲目地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用兵必须注意:一是“度”,土地幅员;二是“量”,军赋物资;三是“数”,部队兵员战斗实力;四是“称”,双方的军事综合实力对比;五是“胜”,胜负优劣的判断。敌我双方所处地域的广狭,决定着土地幅员大小;敌我土地幅员的大小,决定着双方军赋物资的贫富;军赋物资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队和兵员多寡;敌我军队和兵员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军事实力的强弱;敌我军事实力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所以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取胜于弱小的敌方,败亡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善于作战的将领与敌人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势不可挡,这就是“形”——强大军事实力的表现。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论语
- 易经
- 子夏易传
- 史记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菜根谭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兵家
- 孙膑兵法
- 吴子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医家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红楼梦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儿女英雄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无量寿经
- 道家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南北朝
- 隋代
- 金朝
- 清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