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五 冥音录
庐江尉李侃者,陇西人,家于洛之河南。太和初,卒于官。有外妇崔氏,本广陵倡家,生二女,既孤且幼,孀母抚之以道,近于成人,因寓家庐江。侃既死,虽侃之宗亲居显要者,绝不相闻。庐江之人,咸哀其孤藐而能自强。崔氏性酷嗜音,虽贫苦求活。常以弦歌自娱。有女弟菃奴,风容不下,善鼓筝,为古今绝妙,知名于时。年十七,未嫁而卒,人多伤焉。二女幼传其艺。长女适邑人丁玄夫,性识不甚聪慧。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辄加鞭棰,终莫究其妙。每心念其姨曰:“我姨之甥也,今乃死生殊途,恩爱久绝。姨之生乃聪明,死何蔑然,而不能以力祐助,使我心开目明,粗及流辈哉?”
每至节朔,辄举觞酹地,哀咽流涕,如此者八岁。母亦(“亦”原作“玄”,据明据本改)哀而悯焉。开成五年,四月三日,因夜寐,惊起号泣,谓其母曰: “向者梦姨执手泣曰:‘我自辞人世,在阴司簿属教坊,授曲于博士李元凭。元凭屡荐我于宪宗皇帝,帝召居宫一年。以我更直穆宗皇帝宫中,以筝导诸妃,出入一年。上帝诛郑注,天下大酺。唐氏诸帝宫中互选妓乐,以进神尧、太宗二宫,我复得侍宪宗。每一月之中,五日一直长秋殿,余日得肆游观,但不得出宫禁耳。汝之情恳,我乃知也,但无由得来。近日襄阳公主以我为女,思念颇至,得出入主第。私许我归,成汝之愿,汝早图之。阴中法严,帝或闻之,当获大谴,亦上累于主。’”
复与其母相持而泣。翼日,乃洒扫一室,列虚筵,设酒果,仿佛如有所见。因执筝就坐,闭目弹之,随指有得。初授人间之曲,十日不得一曲,此一日获十曲。曲之名品,殆非生人之意。声调哀怨,幽幽然鸮啼鬼啸,闻之者莫不嘘唏。曲有《迎君乐》(正商调,二十八叠)、《槲林叹》(分丝调,四十四叠)、《秦王赏金歌》(小石调,二十八叠)、《广陵散》(正商调,二十八叠)、《行路难》(正商调,二十八叠)、《上江虹》(正商调,二十八叠)、《晋城仙》(小石调,二十八叠)、《丝竹赏金歌》(小玉调,二十八叠)、《红窗影》(双柱调,四十叠)。十曲毕,惨然谓女曰:“此皆宫闱中新翻曲,帝尤所爱重。《槲林叹》《红窗影》等,每宴饮,即飞球舞盏,为佐酒长夜之欢。穆宗敕修文舍人元稹撰其词数十首,甚美,宴酣,令宫人递歌之。帝亲执玉如意,击节而和之。帝秘其调极切,恐为诸国所得,故不敢泄。岁摄提,地府当有大变,得以流传人世。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会以吾之十曲,献阳地天子,不可使无闻于明代。”
于是县白州,州白府,刺史崔璹亲召试之,则丝桐之音,枪鏦可听,其差琴调不类秦声。乃以众乐合之,则宫商调殊不同矣。母令小女再拜,求传十曲,亦备得之,至暮诀去。数日复来曰:“闻扬州连帅欲取汝,恐有谬误,汝可一一弹之。”
又留一曲曰《思归乐》。无何,州府果令送至扬州,一无差错。廉使故相李德裕议表其事,女寻卒。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大学
- 三国志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北史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通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虎钤经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颜氏家训
- 论衡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五灯会元
- 老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历史故事
- 两汉
- 魏晋
- 宋代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