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兵令上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
兵器,是杀人的工具。战争,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掠夺,是卑鄙的手段。所以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申张仁义的。战国诸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抵抗外敌侵略,互相图霸称雄,因而战争。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
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像,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专一则胜,离散则败。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
意志统一就能胜利,离心离德就会失败。布阵队形密集有利于巩固,行列疏散则便于使用兵器。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像用秤称物一样准确。
安静则治,暴疾则乱。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适宜。常令者,非追北袭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则失也。乱先后,斩之。
将帅沉着,军队就会严整,将帅急躁,军队就会混乱。出兵列阵有一般的法则,队形疏密有一定的标本,先后次序有适当的规定。这里所说的一般法则,不是用于追击和奔袭城邑的。前后次序紊乱了就会战败,所以对扰乱次序的人要处死。
常陈皆向敌,有内向,有外向,有立陈,有坐陈。夫内向,所以顾中也;外向,所以备外也。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立坐之陈,相参进止,将在其中。坐之兵剑斧,立之兵戟弩,将亦居中。
布阵通常是面向敌人的,但根据情况也有向内的,也有向外的,有立阵,也有坐阵。向内是为了保卫中军的安全,向外是为了防备敌人的袭击,立阵是准备进攻的,坐阵是用于驻止和防守的。采取立阵还是坐阵,应该根据军队的进止(攻守)来决定,将帅总是居中指挥。坐阵的兵器主要使用剑斧[以备近战]。立阵的兵器主要使用戟弩[以利远战],将帅也是居中指挥。
善御敌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胜之术也。
善于抵御敌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与敌作战,然始以机动兵力乘机打击它,这是必胜的方法。
陈之斧钺,饰之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死。存亡死生,在桴之端。虽天下有善兵者,莫能御此矣。
战斗时还要陈列斧钺,设置旗章,有功必赏,犯令必杀。国家的存亡,官兵的生死,全都系于将帅的指挥。[能这样去指挥军队,]纵然天下有善于用兵的人,也是不能抗拒他的。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
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公羊传
- 易经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三字经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园冶
- 墨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尚书正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独异志
- 唐摭言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长生殿
- 诗词
- 唐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