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
中华孝道代表首推虞舜。《尚书》载:舜父顽、母嚚,象傲;克偕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所谓顽是指心不则德义之经;所谓嚚是口不道忠实之言。虞舜面对这么复杂、各色的家庭成员,却能极尽孝道,把家庭关系搞得十分和谐。
《易经》蛊卦也涉及孝的问题。蛊卦初六爻辞说: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认为纠父亲之偏是有终,吉利的。
其实,儒家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皆源于家、国观念的确立和《易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这最一般规律认识基础。由男女构成家庭,由家庭推及国家的君臣、上下。家和万事兴。家庭是人们休憩的港湾,国家是人们脊梁挺立的靠山!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孝经》古文经多出第十九章。《古文孝经·闺门章第十九》: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亲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孔安国注。自唐玄宗注本颁行天下,孔、郑两注并废。清严可均有郑注辑本,宋邢昺疏。
秦焚书之后,《古文孝经》的流传扼要说来:汉初所传《孝经》,本来是河间人颜芝所藏,由其子颜贞献出。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等家所传,经文皆同,即《汉书·艺文志》所载《孝经》一篇十八章。后来鲁恭王坏孔子宅,在壁中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书,凡数十篇,孔安国悉得其书。汉昭帝时,鲁国三老献《古文孝经》,卫宏校之,即《汉书》艺文志所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十八章本一般称为今文本,二十二章本就称为古文本。
李学勤先生在日本还发现了漆纸《古文孝经》本。纸片现存文字属于《古文孝经》中的《士》、《庶人》、《孝平》、《三才》等四章。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唐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