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五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王朝的相继更替;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各个王朝统治的时间都比较短促,用欧阳修的话来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出现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制度被破坏,,地方藩镇在大地主势力支持下,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的革命威力摧毁了唐王朝,沉重打击了旧的藩镇割据势力。但是,黄巢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一批在镇压起义中形成的军阀成了新的割据势力。唐朝灭亡后,他们继续霸占一方,互相篡夺攻击,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局面。新五代史的作者对于这种分裂割据现象采取了否定的态度。但是,他把分裂割据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封建道德的败坏。
在欧阳修看来,五代是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乱世。真是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因此,他采取了和编写新唐书不同的做法。在新唐书中,他重视典章制度,不厌其详地加以记载,而在新五代史中,由于他认为五代时期天理几乎其灭,是一个乱极矣的时代,根本没有什么礼乐制度可谈,因而他说:五代礼乐文章,吾无取焉,其后世有必欲知之者,不可以遗也。因此,他除写了司天考、,职方考以外,其他的典章制度一概没有写。
在编撰体例方面,新五代史改变了旧五代史的编排方法。旧五代史分梁书、唐书等书,一朝一史,各成体系;新五代史则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纪、列传综合在一起,依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旧五代史不分类编排列传;新五代史则把列传分为各朝家人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杂臣传,等等。
北宋亡后,北方的金政权在章宗泰和七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至于南方的南宋,由于理学盛行,更是独尊新五代史。
由于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后于旧五代史,看到了旧五代史编撰者所没有看到的一些资料,他往往采用小说、笔记之类的记载,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如王景仁、郭崇韬、安重诲、李茂贞、孔谦、王彦章、段凝、赵在礼、范延光、卢文纪、马胤孙、姚顗、崔税、吕琦、杨渥等传都或多或少地补充了若干事实,有些则插入比较生动的情节,以小见大,使读者加深对五代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了解。就历史资料方面而言,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周书
- 金史
- 辽史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史评
- 菜根谭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园冶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论衡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先秦
- 五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