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世系
《元和姓纂》载晋有荀林父生庚裔荀况,而关于春秋时期荀氏的记载见于十三年晋曲沃灭荀,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左传》僖公九年《传》正有荀息亦称荀叔之文,所以原氏黯即为荀息,被封荀国故地以地为姓。
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这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游学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入秦
他曾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荀子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孝经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史通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食疗本草
- 术数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园冶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论衡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西厢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列子
- 抱朴子
- 文子
- 亢仓子
- 曾国藩家书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五代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