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还在它的《文章》篇中,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
首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颜之推把圣贤之书的主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问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认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书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其次,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怎样的偶像,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北齐时,一些人教孩子学鲜卑语、弹琵琶,希冀通过服侍鲜卑公卿来获取富贵。颜之推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这样会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为之。他要求子女慕贤,将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并且心醉魂迷地向慕与仿效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
再次,确立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在践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等细小的生活礼仪中树立士大夫风操。持家要去奢行俭不吝。在婚姻问题上,做到勿贪势家,反对贪荣求利。务实求真,不求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杜绝迷信,绝对不谈巫觋祷请之事,,勿为妖妄之费。
- 推荐作品:
- 诗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文昌孝经
- 史记
- 后汉书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百战奇法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慎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棋经十三篇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唐传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道家
- 悟真篇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南北朝
- 五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