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背景
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公元前81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主张进本退末,广利农业,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事过30年,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
在昭帝时召开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学,经常引用《春秋繁露》的语言作为立论的根据。他们的经济思想亦大多承袭董氏,且更具保守和教条化。《盐铁论·本议》记文学说: 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这是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上的第一次发言,即开宗明义反对 与民争利 、请罢盐铁等,表明他们基本承袭董仲舒的思想。但他们围绕 罢盐铁 所阐述的理由,却偏离了董氏的原意。如贤良文学所谓 开仁义,毋示以利 的崇义贬利观点,就扼杀了董仲舒包含追功求利的进取精神。董氏虽然重视农业,但没有 抑末 的言论,他们却积极主张 进本退末.董氏反对统治集团挥霍浪费,,在他们那里变成了 防淫佚、尚敦朴 的安贫乐道思想。可见这时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经济思想,是以自由经济为根本,有很大的现实作用。
《盐铁论》一书由桓宽编次整理而成。桓宽,汝南人。汉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盐铁论?散不足》提到 宣帝建学官 ,说明此书是在宣帝死后,汉元帝时定稿的。盐铁会议留下的书面材料经过桓宽的加工润色,处处渗透着他本人的观点。《盐铁论》赞赏贤良文学的崇义贬利,进本退末、安贫乐道思想溢于言表,被诸史列入儒家类,充分反映了汉元帝时期儒学的先进观念。自元帝以后,西汉政权重用纯儒,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完全确立,经济思想界的自由气氛。,而且,从董仲舒就流露出的宜少近古 的经济复古思绪,也成为西汉后期的新动向。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白虎通义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资治通鉴
- 杂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蛮书
- 通典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天玉经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千字文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十二楼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曲
- 历史故事
- 先秦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