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上·经络脏腑·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于人身,其功能亦无所不到。岂有其药止入某经之理?即如参之类,无所不补。砒鸩之类,无所不毒,并不专于一处也。所以古人有现成通治之方,如紫金锭、至宝丹之类,所治之病甚多,皆有奇效。盖通气者,无气不通;解毒者,无毒不解;消痰者,无痰不消。其中不过略有专宜耳。
至张洁古辈,则每药注定云独入某经,皆属附会之谈,不足征也。曰∶然则用药竟不必分经络脏腑耶?曰∶此不然也。盖人之病,各有所现之处;而药之治病必有专长之功。如柴胡治寒热往来,能愈少阳之病;桂枝治畏寒发热,能愈太阳之病;葛根治肢体大热,能愈阳明之病。盖其止寒热,已畏寒,除大热,此乃柴胡、桂枝、葛根专长之事。因其能治何经之病,后人即指为何经之药。孰知其功能,实不仅入少阳、太阳、阳明也。显然者尚如此,余则更无影响矣。故以某药为能治某经之平凡则可,以某药为独治某经则不可。谓某经之病,当用某药则可;谓某药不复入他经则不可。故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总之变化不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政书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兵家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医家
- 撼龙经
- 葬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