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卷上·方药·药性变迁论
古方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着,而本草载其功用凿凿者,今根据方施用,竟有应与不应,其故何哉?盖有数端焉∶一则地气之殊也。当时初用之始,必有所产之地,此乃其本生之土,故气浓而力全;以后传种他方,则地气移而力薄矣。一则种类之异也。凡物之种类不一,古人所采,必至贵之种。后世相传,必择其易于繁衍者而种之,未必皆种之至贵者。物虽非伪,而种则殊矣。一则天生与人力之异也。当时所采,皆生于山谷之中,元气未泄,故得气独浓。今皆人功种植,既非山谷之真气,又加灌溉之功,则性平淡而薄劣矣。一则名实之讹也。
当时药不市卖,皆医者自取而备之。迨其后,有不常用之品,后人欲得而用之,寻求采访,或误以他物充之,或以别种代之。又肆中未备,以近似者欺人取利,此药遂失其真矣。其变迁之因,实非一端。药性既殊,即审病极真,处方极当,奈其药非当时之药,即效亦不可必矣。今之医者,惟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治真病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尚书
- 公羊传
- 易经
- 易传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大唐西域记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兵家
- 三略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李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声律启蒙
- 僧伽吒经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词曲
- 牡丹亭
- 五代
- 金朝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