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卷下·治法·轻药愈病论
古谚有:“不服药为中医”之说自宋以前已有这。盖因医道失传,治人多误,病者又不能辨医之高下,故不服药;虽不能愈病,亦不至为药所杀。况病苟非死症,外感渐退,内伤渐复,亦能自愈,故云中医。此过于小心之法也。而我以为病之在人,有不治自愈者,有不治难愈者,有不治竟不愈而死者。其自愈之徉,诚不必服药;若难愈及不愈之疾,固当服药。乃不能知医之高下,药之当否,不敢以身尝试,则莫若择平易轻浅,有益无损之方,以备酌用。小误亦无害,对病有奇功,此则不止于中医矣。如偶感风寒,则用葱白苏叶汤,取微汗。
偶伤饮食,则用山楂、麦芽等汤消食。偶感暑气,则用六一散、广藿汤清暑。偶伤风热,则用灯心竹叶汤清火。偶患腹泻,则用陈茶佛手汤和肠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即使少误,必无大害。又有其药似平常,而竟有大误者,不可不知。如腹痛呕逆之症,寒亦有之,热亦有之,暑气触秽亦有之。或见此症,而饮以生姜汤,如果属寒,不散寒而用生姜热性之药,至寒气相斗,已非正治,然犹有得效之理。其余三症,饮之必危。曾见有人中暑,而服浓姜汤一碗,覆杯即死。若服紫苏汤,寒即立散,暑热亦无害。盖紫苏性发散,不拘何症,皆能散也。故虽极浅之药,而亦有深义存焉。此又所宜慎也。凡人偶有小疾,能择药性之最轻淡淡者,随症饮之,则服药而无服药之误,不服药而有服药之功,亦养生者所当深考也。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辽史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别史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黄庭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别集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魏晋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