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文酌解
民生而有欲、有恶、有乐、有哀、有德、有则,则有九聚,德有五宝,哀有四忍,乐有三丰,恶有二咎,欲有一极。极有七事,咎有三尼,丰有三频,忍有四教,宝有五大,聚有九酌。
人生来就有欲望、有厌恶、有快乐、有悲哀、有办事能力、有,处事法则。法则有九聚,能力有五宝,悲哀有四忍,快乐有三丰,厌恶有三咎,欲望有七极。七极有七事。三咎有三尼,三丰有三频,四忍有四教,五宝有五大,九聚有九酌
九酌:一取允移人,二宗杰以亲,三发滞以正民,四贷官以属,我人□必礼,六往来取此,七商贾易资,八农人美利,九□宠可动。
九酌是:一,积聚诚信以感人;二,尊重英杰以亲人;三,发放仓廪安定民众;四,借贷官府连属百姓;五,对人一定要讲礼;六,交往一定要密切;七,使商贾交易货物;八,让农民多得利益;九,同情与嘉奖要适当施行。
五大:一大知率谋,我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
五大是:一,大智指行用谋略;二,大武乃收敛勇力;三,大工是操劳工事;四,大商为流通货物;五,大农即借贷粮食。
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家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复。
四教是:一,教人谨守诚信;二,教人亲近年长者;三,教人去忧戚免桎梏;四,教人喜爱生活使身心返归无哀之时
三频:一频禄质,二阴福灵极,三留身散真。
三频是:一,挥霍财物,物质就耗费;二,向鬼神求福,灵性就殆尽;三,纵情声色,就失掉本性。
三尼:一除戎咎丑,二申亲考疏,三假时权要。
三止是:一,治兵以攻其同类;二,约束亲近使成疏远;三,假人以大权而作威。
七事:一滕咎信志,二援拔渎谋,三聚疑沮事,四滕属威众,五处宽身降,六陵塞胜备,七录兵免戎。
七事是:一,不顾过错而逞志;二,缓急不分而滥谋;三,多疑寡断而事不成;四,欺凌臣属而作威于人;五,屈身以求居处宽大;六,关闭边境作为胜敌之备;七,为免除武事而解散军队。
一极:惟事昌道,开蓄伐。
只有从事昌盛之道,才能建养民之功。建养民之功的具体办法有三穆、七信、一干、二御、三安、十二来。
伐有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
三穆是:一,不敬神灵则破败精诚;二,占筮不吉也要善其所为;三,龟卜虽吉也要想到凶危。
三穆:一绝灵破城,二筮奇昌为,三龟从惟凶。
七审是:一,仁者的谨慎施舍;二,智者的处处工巧;三,勇者的锋锐富盛;四,族众的缺少财物;五,商人的短缺资本;六,农民的短少存粮;七,权贵的争夺荣耀。
七信:一仁之慎散,二知之万巧,三勇之精富,四族之寡贿,五商之浅资,六农之少积,七贵之争宠。
一干是:有好的开端。
一幹:胜权舆。
二御是:一,树立恩惠而不病民;二,竭尽自己忧民之心。
二御:一树惠不<疒悉>,二既用兹忧。
三安是:一,定百姓居室以安其妻儿;二,看重贡赋而可以钱币代缴;三,处罚罪人可以财物赎罪。
三安:一定居安帑,二贡贵得布,三刑罪布财。
十二来是:一弓人、二矢人,都归聚到射箭人一处;三轮人、四舆人都归聚到驾车人一处;五艳人、六函人都归聚到皮革积存的地方;七瓦工,八冶工,都归聚到窑炉旁边;九柯工、十木匠,都归聚到木材堆放的地方;十一竹工、十二席匠,都归聚到竹苇存放的地方。
十二来:一弓二矢归射,三轮四舆归御,五剥六鱼归蓄,七陶八冶归灶,九柯十匠归林,十一竹十二苇归时。
三穆、七信、一干、二御、三安、十二来已经完成,成功的方法就都具备了。
三穆、七信、一幹、二御、三安、十二来,伐道咸布,物无不落,落物取配,维有用究。急哉急哉,后失时。
事物有不过时的。过时之物要再去找寻,就只有终止。抓紧啊,落后了就失掉时机。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隋书
- 南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李卫公问对
- 管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谱录
- 茶经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韩湘子全传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列子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冰鉴
- 浮生六记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先秦
- 魏晋
- 隋代
- 宋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