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作者:曹德 年代:元代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有诗便写,无酒重赊。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
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
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译文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
有诗马上俗写,没有酒喝俗再去赊。
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
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
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
一天过后明天早纱的明镜中俗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
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
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注释
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
先生:指陶渊明。
长安:指京城。
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乌帽:指官帽。
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中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俗事”即尘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与下文“长安此时春梦热”相照应,讽刺了人们一心求取功名的社会现实。“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曾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这是规劝朝中为官者早日归隐山林,免得落下凄惨的下场。“腰曾折”一句,化用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句,更加强了对这种做法的否定。这首曲通俗易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追寻隐逸的情调。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剡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
- 推荐作品: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后汉书
- 明史
- 元史
- 魏书
- 南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英雄记
- 越绝书
- 近思录
- 中论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医家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三遂平妖传
- 西汉演义
- 说唐全传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老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历史故事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