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当时的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内容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战国时期占有绝对比重,不记载前代旧事。有人认为刘向选取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起止时间。,由于曾历经包括宋、元、明多个朝代或大或小的修补,加之传抄和翻刻时的错讹。现存版本与最初版本差别可能很大。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约十五万字。
《战国策》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或主线,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据称形成之初便有多个版本。
据说西汉刘向在校理皇家书库时,对所见的中战国策书,包括六种记载战国纵横家说辞的作品,即所谓的中书六种,包括《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语》《修书》,和国别者八篇等材料进行了编撰。因书所记载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提出的政治和外交策略,且其内容大抵皆纵横捭阖,谲狂相轧倾夺之说也,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名称沿用至今。
书名战国指时期,这点并无多少异议。争议点主要在策字上,刘向在给皇帝呈奏的《书录》中云,该书是有关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立策谋,因而定名,书名中的策字取的是策谋之意。可有部分后世学者依然对书名的含义产生了质疑,如叶德辉和王国维认为策应为简策之意,策有长短,故又名《短长》。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是策略。
《战国策》成书以后,东汉学者高诱曾为其作注。但由于此书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到了北宋时,已经缺了十一篇。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访之士大夫之家,重新补足了三十三卷的简数。南宋时期,姚宏搜罗了尚能见到的版本,在曾巩版本的基础上,重新校订整理并加注释,被称为站本。和姚宏同时的鲍彪也进行编订并注释,元代学者吴师道为其作补正,一同流传,但鲍本质量上并不如姚本。现今所见到的版本,多属姚本。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魏书
- 南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史评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素书
- 六韬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齐民要术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艺文类聚
- 聊斋志异
- 东周列国志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岭表录异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神仙传
- 亢仓子
- 别集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先秦
- 宋代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