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上智部·萧何 任氏
【原文】
原文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城后,很多将领都争先恐后地到储藏金银财宝的府库之中抢夺财物,唯独丞相萧何先去收集秦朝丞相与御史等留存的律令图书,加以妥善保存。后来刘邦之所以能详知天下要塞之地、各地户口的多少、势力的强弱、人民的疾苦,都是靠着萧何所收集的秦朝图书的功劳。
宣曲任氏,其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争取金玉,任氏独窖仓粟。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
宣曲任氏,其先人是看管仓库的小吏。秦朝败亡之后,一般的豪杰之士都争相夺取金银宝物,只有任氏一家在地窖中储存了很多的粮食。后来楚汉长期对峙于荥阳,人民无法耕种,米价涨到一万钱一石,于是很多人原先劫得的金银财宝又都变成了任氏的财产。
[冯述评]
冯述评
二人之智无大小,易地皆然也。
这两个人的才智不分高下,如果易地而处,结果也是一样的。
又蜀卓氏,其先赵人,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之蜀,夫妻推辇行。诸迁虏少用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冯注:芋也],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即铁山鼓铸,运筹贸易,富至敌国。其识亦有过人者。
又如四川卓氏,其先人是赵国人,从事冶铁以致豪富。秦灭赵之后,要将卓氏迁到蜀地去,于是夫妻俩推着车子一路前行。所有被迫迁徙的家族,几乎都争相用本已极少的一些多余财物贿赂官吏,希望可以让他们就近在葭萌县定居。只有卓氏说:“葭萌土地狭窄贫瘠,谋生不易。我听说岷山下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当地的大芋头长得很好,那儿的人终生不会挨饿,而且那里的人善于织造布匹,生意也好做,是一个很好的谋生之地。”于是他主动要求迁到比较远些的临邛县。卓氏在铁山之下采矿炼铁,经营贸易,终至富可敌国。这样的见识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啊。
- 推荐作品:
- 仪礼
- 孟子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清史稿
- 北史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史评
- 百战奇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术数
- 撼龙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历史故事
- 先秦
- 两汉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