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胆智部·哥舒翰 李光弼
【原文】
原文
唐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差都兵马使张擢上都奏事,逗留不返,纳贿交结杨国忠。翰适入朝,擢惧,求国忠除擢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敕下,就第谒翰,翰命部下摔于庭,数其罪,杖杀之,然后奏闻。帝下诏褒奖,仍赐擢尸,更令翰决尸一百。(边批:圣主。)
唐朝名将哥舒翰出任安西节度使时,有一次派遣都兵马使张擢进京奏事。不料张擢竟逗留京城不归,并且贿赂杨国忠,两人相互勾结。不久,哥舒翰有事要入朝奏报,张擢心虚害怕,就请求杨国忠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剑南西川节度使。当正式任命诏命下达后,张擢到哥舒翰府上去晋见他,哥舒翰命令部下把张擢揪到庭中,并一一陈述其罪状,然后再将他乱棍打死。事后哥舒翰把处死张擢的经过奏报朝廷,玄宗不但没有怪罪,甚至还下诏褒奖他处理得当。最后便把张擢的尸首赐还他,让他再亲手鞭尸一百下。(边批:唐玄宗是圣主。)
太原节度王承业,军政不修,诏御史崔众交兵于河东。众侮易承业,或裹甲持枪突入承业厅事,玩谑之。李光弼闻之,素不平,至是交众兵于光弼,众以麾下来,光弼出迎,旌旗相接而不避。光弼怒其无礼,又不即交兵,令收系之。顷中使至,除众御史中丞,怀其敕,问众所在。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中使以敕示光弼,光弼曰:“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中使惧,遂寝之而还。翼日,以兵仗围众至碑堂下,斩之。威震三军,命其亲属吊之。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因不理军政,因此朝廷下诏命御史崔众到河东去接手他的兵权。崔众因轻视王承业,就纵容自己的部下全副武装地闯进王承业的府衙中嬉戏玩闹。李光弼得知此事心里不平,这时崔众要将兵权交给李光弼,崔众带着部下来见李光弼,李光弼出来迎接,二人的队伍相接时,崔众竟不顾礼法而不回避。李光弼对崔众的无礼行为很愤怒,而崔众又不立即把兵权交出,于是李光弼就下令将崔众逮捕。这时,朝廷派遣宦官来到河东,要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手持敕书问李光弼崔众的行踪。李光弼答道:“崔众犯法,我已将他逮捕。”宦官把敕书拿给李光弼看,李光弼说:“如今只不过是杀一位侍御史;如果宣布了诏命,我就斩杀一位御史中丞,如果拜授他为宰相,我也要斩杀他这位宰相。”宦官一听此话不敢再多言,只好带着敕书回京。第二天,李光弼派兵包围崔众,在碑堂下把他当众杀死,还让崔众的亲属来祭吊。从此李光弼威震三军。
〔评〕或问擢与众诚有罪,然已除西川节度使及御史中丞矣,其如王命何?盖军事尚速,当用兵之际而逗留不返、拥兵不交,皆死法也。二人之除命必皆夤缘得之,而非出天子之意者,故二将得伸其权,而无人议其后耳。然在今日,莫可问矣。
(评译)或许有人会问:“张擢和崔众确实是有罪之人,但张擢已经被朝廷任命为西川节度使,而崔众也被任命为御史中丞,这时杀死他二人,是不是显得漠视朝廷诏命呢?”其实用兵贵在神速,而张擢在用兵之际竟然滞留京师不归;崔众是擅自拥兵不交,此二人在军法上都犯了死罪。再说这两人之所以被任命为高位,都是出于人情的请托和贿赂,并非皇帝的本意。所以哥舒翰和李光弼才能伸张公权,而没有人敢在他们背后议论。事件若发生在今天,我看根本没有人敢做这类事。
- 推荐作品: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新唐书
- 元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十七史百将传
- 吴越春秋
- 华阳国志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乾坤大略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洗冤集录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中说
- 老子
- 抱朴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日知录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