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第九 治卒腹痛方
治卒腹痛方
治卒腹痛方。书舌上作风字,又画纸上作两蜈蚣相交,吞之。
又方:捣桂末,服三寸匕。苦酒、人参、上好干姜亦佳。
又方:粳米二升。以水六升,煮二七沸。饮之。
又方:食盐一大把。多饮水送之,忽当吐,即瘥。
又方:掘土作小坎,水满饮中,熟搅取汁。饮之。
又方:令人骑其腹,溺脐中。
又方:米粉一升。水二升,和饮。
又方:使病患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患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又方:令卧枕高一尺许,拄膝使腹皮?气入胸,令人抓其脐上三寸便愈。能干咽吞气数十遍者弥佳。此方亦治心痛,此即伏气。
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方。捣沙参末,筛,服方寸匕,立瘥。
此本在杂治中,谓之寒疝,亦名阴疝,此治不瘥,可服诸利丸下之,作走马汤亦佳。
治寒疝腹痛,饮食下唯不觉其流行方。椒二合,干姜四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饴一斤,又煎取半分,再服,数数服之。
又方:半夏一升,桂八两,生姜一升。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方。吴茱萸三两,生姜四两,豉二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又方:附子一枚,椒二百粒,干姜半两,半夏十枚,大枣三十枚,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一服一升,令尽。
又方:肉桂一斤,吴茱萸半升。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方:牡蛎、甘草、桂各二两。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再服。
又方:宿乌鸡一头(治如食法),生地黄七斤。合细锉之,着甑蔽中蒸,铜器承。须取汁,清旦服,至日晡令尽。其间当下诸寒癖讫,作白粥渐食之。久疝者,下三剂。
附方《博济方》治冷热气不和,不思饮食,或腹痛?刺。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捣为末,以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炒生姜汤下。如小肠气痛,炒茴香、葱酒任下二十丸。
《经验方》治元藏气发,久冷腹痛虚泻。
应急大效玉粉丹?生硫黄五两,青盐一两,以上衮细研,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热酒空心服,以食压之。
《子母秘录》治小腹疼,青黑,或亦不能喘。苦参一两。醋一升半,煎八合,分二服。
《圣惠方》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以丹参一两,杵为散。每服热酒调下二钱匕,佳。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礼记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庐山记
- 史评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人物志
- 红楼梦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浮生六记
- 随园诗话
- 词源
- 历史故事
- 诗词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