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子不语》成书于乾隆年间,这个时期是清朝国力正值强盛的阶段,也是中国封建文化专制严重的时代。乾隆皇帝坚持以文治来控制天下百姓的行为和思想,要求思不出其位,满朝官员不敢妄谈时政,读书人不敢轻易著述,对文字带来祸患的惧怕,使他们在创作上畏首畏尾,一旦有所逾矩,就会付出失去生命的沉重代价。整个乾隆朝所发动的文字狱是有清一代数量最多、波及最广、历时最久的。在前所未有的文化高压和紧张的社会氛围下,,小说作为街谈巷语和道听途说的小道之言,只要不涉及到当朝的政治问题,被查禁的尚属少数,但这也极大地限制了文言小说的创作题材和风格。一部分文人于是转向以想象和虚构为特征的文学创作,如清初出现的《聊斋志异》,对同时期和后期文学作品有着深远影响。
《聊斋志异》的成功之后,出现了许多模仿之作,这些后起之作便包括了袁枚的《子不语》。与蒲松龄借书抒愤和《聊斋志异》的托鬼言志不同,袁枚虽仕途不甚顺利,没有实现心中的预期,但是他一生生活无忧,对人间冷暖的体察感悟自然多是闲情、温情,而非悲情,袁枚在《子不语》的序言中说:余生平寡嗜好,凡饮酒、度曲、樗蒲,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能焉。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惑也。从这可以看出,袁枚创作《子不语》基本上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记录奇闻异事也多是为了娱乐的需要,为自己和读者都提供轻松的消遣。
《子不语》的材料多数来自袁枚的亲朋好友口述,其次是作者所亲历或目击加以演绎而成,也有一小部分出自当时官方的邸报或公文,还有采用他人著作的。这些,袁枚都作了交待。如卷一《常格述冤》开头即注明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阅邸抄,卷十三《见娘堡》结尾论事载姜西溟文集中,韩尚书为之墓。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晋书
- 隋书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唐才子传
- 载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帝范
- 潜夫论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书目答问
- 梦溪笔谈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老子
- 列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词源
- 桃花扇
- 诗词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