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三年
【原文】
【经】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三月,葬卫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传】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鬥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穀,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
郑人来请修好。
【翻译】
【经】
十三年春季二月,桓公与纪侯、郑伯会面。己巳日,鲁国军队与齐侯、宋公、卫侯、燕国人的军队交战。齐国、宋国、卫国、燕国战败。
三月,安葬卫宣公。
夏季,鲁国发大水。
秋天七月,无事。
冬天十月,无事。
【传】
十三年春季,楚国的屈瑕进攻罗国,鬥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莫敖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了。”于是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了,回宫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鬥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莫敖畏惧。莫敖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鬥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莫敖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鬬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了?”楚王派赖国人追赶屈瑕,没有追上。
莫敖派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全军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且又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莫敖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们被囚禁在冶父,等待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把将领们都赦免了。
宋国多次向郑国索取财货,郑国实在不能忍受,所以率领纪、鲁两国的军队和齐、宋、卫、燕四国的军队交战。《春秋》没有记载战争的地点,是由于桓公迟到了。
郑国派人来鲁国,请求重修旧好。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论语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元史
- 魏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帝范
- 潜夫论
- 素书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洗冤集录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谱录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权谋残卷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海上花列传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心经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南北朝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