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刘海石
刘海石,蒲台人,避乱于滨州。时十四岁,与滨州生刘沧客同函丈,因相善,订为昆季。无何,海石失怙恃,奉丧而归,音问遂阙。沧客家颇裕,年四十,生二子,长子吉,十七岁,为邑名士,次子亦慧。沧客又内邑中倪氏女,大嬖之。后半年长子患脑痛卒,夫妻大惨。无几何妻病又卒,逾数月长媳又死,而婢仆之丧亡且相继也。沧客哀悼,殆不能堪。
一日方坐愁间,忽阍人通海石至。沧客喜,急出门迎以入。方欲展寒温,海石忽惊曰:“兄有灭门之祸不知耶?”沧客愕然,莫解所以。海石曰:“久失闻问,窃疑近况,未必佳也。”沧客泫然,因以状对,海石欷歔,既而笑曰:“灾殃未艾,余初为兄吊也。然幸而遇仆,请为兄贺。”沧客曰:“久不晤,岂近精‘越人术’耶?”海石曰:“是非所长。阳宅风鉴,颇能习之。”沧客喜,便求相宅。导海石入,内外遍观之,已而请睹诸眷口。沧客从其教,使子媳婢妾俱见于堂,沧客一一指示。
至倪,海石仰天而视,大笑不已。众方惊疑,但见倪女战栗无色,身暴缩短仅二尺余。海石以界方击其首,作石缶声。海石揪其发检脑后,见白发数茎,欲拔之,女缩项跪啼,言即去,但求勿拔。海石怒曰:“汝凶心尚未死耶?”就项后拔去之。女随手而变,黑色如狸。众大骇,海石掇纳袖中,顾子妇曰:“媳受毒已深,背上当有异,请验之。”妇羞,不肯袒示。刘子固强之,见背上白毛长四指许。海石以针挑去,曰:“此毛已老,七日即不可救。”又顾刘次子,亦有毛才二指。曰:“似此可月余死耳。”沧客以及婢仆并刺之。曰:“仆适不来,一门无噍类矣。”问:“此何物?”曰:“亦狐属。吸人神气以为灵,最利人死。”沧客曰:“久不见君,何能神异如此!无乃仙乎?”笑曰:“特从师习小技耳,何遽云仙。”问其师,答云:“山石道人。适此物,我不能死之,将归献俘于师。”言已告别。觉袖中空空,骇曰:“亡之矣!尾末有大毛未去,今已遁去。”众俱骇然。海石曰:“领毛已尽,不能作人,止能化兽,遁当不远。”于是入室而相其猫,出门而嗾其犬,皆曰无之。启圈笑曰:“在此矣。”沧客视之多一豕,闻海石笑,遂伏不敢少动。提耳捉出,视尾上白毛一茎,硬如针。方将检拔,而豕转侧哀鸣,不听拔。海石曰:“汝造孽既多,拔一毛犹不肯耶?”执而拔之,随手复化为狸。纳袖欲出,沧客苦留,乃为一饭。问后会,曰:“此难预定。我师立愿宏深,常使我等遨世上,拔救众生,未必无再见时。”
及别后,细思其名,始悟曰:“海石殆仙矣!‘山石’合一‘岩’字,盖吕祖讳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周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魏书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载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通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三十六计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商君书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难经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类书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云笈七签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先秦
- 魏晋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