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守土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文王询问太公说:“如何才能更好的守卫国土呢?”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于世。”
太公答道:“不要疏远宗族,不要怠慢天下的百姓,要安抚左右近邻,要控制天下四方,不要把治理国家的权利交给他人,交给他人,君主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不要挖掘沟壑去堆积土丘,不要舍弃根本去追逐枝末。太阳正当午时,要抓紧时间晒东西;手中有刀子,要抓紧时间宰割;手中执有斧钺,要抓紧时机征伐。正午阳光充足时不曝晒就会失去机会;拿起刀子不宰割也会丧失时机,手执斧钺不杀敌,敌人就会乘虚而至。涓涓细流不堵塞,将会汇成滔滔江河;微弱的火星不扑灭,将会酿成熊熊烈火而无可奈何;刚萌芽的两片嫩叶不撷除,最终必得用斧柯去砍伐。所以,君主必须努力使国家变得富足。不富足就不能实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自己的宗亲就会受害,失去自己的百姓就会失败。不要将国家的统治权力交给别人,统治权力交给别人,就会被人所害,不能善终。”
文王曰:“何谓仁义?”
文王问道:“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太公回答说:“尊重自己的百姓,团结自己的宗亲。尊重百姓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施行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篡夺了你的权力,要做到明察是非,顺着常理行事。对于顺从自己的人,就施加恩惠并任用;对于反对自己的人,就用武力消灭。遵循上述原则而毫不迟疑,天下人自然就会信服了。”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论语
- 孟子
- 大戴礼记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奉天录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孔子家语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天工开物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墨子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前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诗词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