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栽桑柘附·论桑种
《齐民要术》:桑椹熟时,收黑鲁椹。黄鲁桑不耐久。谚曰:“鲁桑百,丰绵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
《齐民要术》:桑椹成熟的时候,采收黑鲁桑葚(作种子)。黄鲁桑不耐长时间储存。谚语说:“好的桑树多了,养的优质蚕多;蚕丝多了,丝织品自然就丰富了。”这是说鲁桑好,用功省,获得的利益多。
《博闻录》:白桑少子,压枝种之。若有子,可便种,须用地阴处。其叶厚大,得茧重实,丝每倍常。
《博闻录》:白桑,少有桑葚,须采用压条法繁殖。假若有白桑子,便可将种子种在土地背阴处。白桑的叶子又厚又大,所得蚕茧又重又厚实,缫出的丝常比一般的茧高出一倍。
《士农必用》:桑之种性,惟在辨其刚柔,得树艺之宜,使之各适其用。桑种甚多,不可遍举;世所名者,“荆”与“鲁”也。荆桑多椹,鲁桑少椹。叶薄而尖,其边有瓣者,荆桑也;凡枝、干、条、叶坚劲者,皆荆之类也。叶圆厚而多津者,鲁桑也;凡枝、干、条、叶丰腴者,皆鲁之类也。荆之类,根固而心实,能久远,宜为树。鲁之类,根不固而心不实,不能久远,宜为地桑。然荆桑之条、叶,不如鲁桑之盛茂;当以鲁条接之,则能久远而又盛茂也。鲁为地桑,而有“压条”、“换根”之法,传转无穷;是亦可以长久也。荆桑之类,宜饲大蚕;其丝坚纫,中纱罗。《书·禹贡》“厥篚原丝”,注曰:“膘,山桑。”此荆之类而尤者也。鲁桑之类,宜饲小蚕。
《士农必用》:关于桑树的特性,重要的是在于辨别桑叶的刚劲和柔嫩,探求合适的种植方法,使各种桑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桑的种类繁多,不胜一一列举。世上有名的品种,即为荆桑和鲁桑。荆桑的葚多,鲁桑的葚少。叶子薄而尖,叶子边缘有锯齿的是荆桑;凡是树的枝干、桑条、桑叶皆非常坚实刚劲的,均为荆桑一类。叶子又圆又厚又多津液的皆属于鲁桑类;凡是树的枝干、桑条、桑叶柔嫩茂盛的,均为鲁桑一类。荆桑类,根深、树的心材坚实、树高,适宜于长成大树。鲁桑类,根不深、心材不坚实、树矮,适宜于作为地桑种植。但是荆桑的枝条和叶子,都不如鲁桑生长茂盛,故应当用鲁桑的枝条嫁接到荆桑上,便会使桑树既能维持长久,又可以生长得非常茂盛。鲁桑为地桑,故可采用压条换根法繁殖新株,代替老桑,传递不绝,所以也是可以保持长久的。荆桑类的桑叶,适宜用来饲喂大蚕,蚕丝非常坚韧,可织纱和罗。《尚书·禹贡》“厥篚原丝”的注解为:“膘,山桑。”即是指荆桑类中最优异的一种。鲁桑一类,适宜于喂饲小蚕。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汉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武林旧事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格言联璧
- 陶庵梦忆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僧宝传
- 老子
- 神仙传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