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体别
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酉贵),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
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是故: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彊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扃。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以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是故:
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于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彊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给,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后。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后,而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难与消息。(□=石陷去阜)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虚;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夫学所以成材也,疏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孝经
- 子夏易传
- 汉书
- 后汉书
- 元史
- 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奉天录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近思录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练兵实纪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格言联璧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河东记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隋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