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邾文公楚昭王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敬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未几而卒。君子曰:“知命。”楚昭王之季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玦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縠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按宋景公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邾文、楚昭之言,亦是物也,而终不蒙福,天道远而不可知如此。
郭国的国君郭文公要史官占卜,把国都从郭(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限村)迁到绎(今山东邹县末南纪王城)吉凶如何?史官答说:“有利于老百姓,可是对国君却不利。”郭文公听后说:“国君的使命就在于让老百姓得到好处,我个人寿命的长短,就听天由命吧!只要对老百姓有利,迁了就是最大的吉祥。”于是迁到了绎,不久,郭文公就死了。有德行的人都说郭文公是“了解天命”。 楚昭王末年,有块云彩像一群红色的鸟模样,围绕太阳接连飞了三天.于是周朝的太史说:“红云挡住了太阳就挡住了国王的身体,与国君不利。应当举行祭典,祷告上天,就可把灾难降到令尹和司马的身上。”楚昭王说:“把心里和腹腔中的疾病移到四肢上能有什么益处呢?假如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何必让我早死?如果我有了罪应当受到惩罚,又何必移给另人?”所以不去举行祭典。对子这件事.孔子评价说:‘楚昭王是知道大道理的,他是不应该失去国家的。” 考究一下此中的道理,当年宋景公连续发表过几次国君应当发表的英明言词,结果那些企图去迷惑他的小人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可是郑文公、楚昭王说的话是同样性质的,竟没有得到一点好处。天理不可猜测竟然到这种地步。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仪礼
- 论语
- 易传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金史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百家姓
- 论衡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新齐谐
- 唐传奇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刘公案
- 春秋配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老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先秦
- 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