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注释】
沿着大路走啊,拉着你的袖啊。莫要嫌我把气怄啊,不念旧情轻分手呀!
沿着大路走啊,抓紧你的手啊。莫要嫌弃把我丢啊,抛却恩爱不肯留呀!
【译文】
①掺(shǎn闪):执。祛(qū区):袖口。
②寁(zǎn):迅速。故:故人。
③魗(chǒu丑):弃。
④好(hào耗):情好。
【赏析】
此篇主旨很难坐实,《毛诗序》谓“思君子也”,此君子泛指有治国才能的贤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指实为“周公卿欲留郑庄公也”。朱熹《诗集传》斥此为“淫妇”诗,他说:“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戴君恩《读诗臆评》以为是妻子送别丈夫之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又说是“故旧于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辞”。今人多主“弃妇”说,当是从朱熹说引出。考各家说法,对照原诗,似乎都有些道理,然而又不完全贴切,相比之下,郝懿行《诗问》“留夫”一说稍近诗意,他说:“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兹姑从之但不指实为夫妇。
此篇无首无尾,诗人只是选择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以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反覆哭诉。全诗只有两章八句,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诗人描绘的这幅平常而习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难以磨灭。读者读着读着,仿佛在眼底浮现出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的生动情景,在耳际还似乎传来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也是好心读者的共同心愿。但是,诗至此却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画面空白,容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去创造,去丰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设想,绘出不同结果的精彩画面。所以此诗这幅片断性的画面尽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极具有包孕性的。清陈震《读诗识小录》评曰:“上二句有风萧水寒之气,下二句见倾心吐胆之情,音曼而悲,此《离骚》之开山也。”牛运震《诗志》评曰:“恩怨缠绵,意态中千回百折”,“相送还成泣,只三四语抵过江淹一篇《别赋》”,都对其艺术特色评价很高。
原诗纯为赋体,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韵。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作道,与手、魗、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译文从其说,作四句押韵处理,正文则不改。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谷梁传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盐铁论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韩非子
- 管子
- 邓析子
- 农家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葬法倒杖
- 茶经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唐摭言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魏晋
- 隋代
- 五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