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
柱者,建天地也。
关尹子曰: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是知天地万物成理,一物包焉,物物皆包之,各不相借。以我之精,合彼之精。两精相搏,而神应之。一雌一雄,卵生;一牡一牝,胎生。形者,彼之精;理者,彼之神;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先想乎一元之气具乎一物执。爱之以合彼之形,冥观之以合彼之理,则象存焉。一运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无有升而不降,无有降而不升。升者为火,降者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为金。木之为物,钻之得火,绞之得水。金之为物,击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为精为天,火为神为地,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
运而不已者为时,包而有在者为方,惟土终始之,有解之者,有示之者。
曰:天下之人盖不可以亿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安知今之天地非有思者乎。
曰:心应枣,肝应榆。我通天地,将阴梦水,将晴梦火。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
曰: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曰:死胎中者,死卵中者,亦人亦物,天地虽大,彼固不知计。天地者,皆我区识。譬如手不触刃,刃不伤人。
曰:梦中鉴中水中,皆有天地存焉。欲去梦天地者寝不寐,欲去鉴天地者形不照,欲去水天地者盎不汲。彼之有无,在此不在彼。是以圣人不去天地去识。
曰:天非自天,有为天者;地非自地,有为地者。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知彼有待,知此无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
曰: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何谓非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彼已钻时,即名为形。
曰: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曰: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八风之朝,可以卜当时之吉凶。是知休咎灾祥,一气之运耳。浑人我,同天地,而彼私智认而己之。
曰:天地寓,万物寓,我寓,道寓,苟离于寓,道亦不立。
- 推荐作品:
- 史
- 仪礼
- 孟子
- 易经
- 明史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别史
- 传记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随园食单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孽海花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独异志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长生殿
- 两汉
- 唐代
- 金朝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