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卷上·经络脏腑·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
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膨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痒痛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全不关着,。无病之处反以药攻之。《内经》所谓∶诛伐无过,则故病示已,新病复起,医者以其反增他病,又复治其所增之病,复不知病之所从来,杂药乱投,愈治而病愈深矣。故治病者,必先分经络脏腑之所在,而又知其七情六淫所受何因,然后择何经何脏对病之药,本于古圣何方之法,分毫不爽,而后治之,自然一剂而即见效矣。今之治病不效者,不咎己药之不当,而反咎病之不应药,此理络身不悟也。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尔雅
- 笠翁对韵
- 后汉书
- 隋书
- 周书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唐才子传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庐山记
- 荀子
- 弟子规
- 近思录
- 孙子兵法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谱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隋唐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宋代
- 金朝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