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
大唐龙飞,宇内乐业,文中子之教未行于时,后进君子鲜克知之。
贞观中,魏文公有疾,仲父太原府君问候焉,留宿宴语,中夜而叹。太原府君曰:“何叹也?”魏公曰:“大业之际,徵也尝与诸贤侍文中子,谓徵及房、杜等曰:‘先辈虽聪明特达,然非董、薛、程、仇之比,虽逢明王必愧礼乐。’徵于时有不平之色,文中子笑曰:‘久久临事,当自知之。’及贞观之始,诸贤皆亡,而徵也、房、李、温、杜获攀龙鳞,朝廷大议未尝不参预焉。上临轩谓群臣曰:‘朕自处蕃邸,及当宸极,卿等每进谏正色,咸云:嘉言良策,患人主不行,若行之,则三皇不足四,五帝不足六。朕诚虚薄,然独断亦审矣。虽德非徇齐,明谢濬哲,至于闻义则服,庶几乎古人矣。诸公若有长久之策,一一陈之,无有所隐。’房、杜等奉诏舞蹈,赞扬帝德。上曰:‘止。’引群公内宴。酒方行,上曰:‘设法施化,贵在经久。秦、汉已下,不足袭也。三代损益,何者为当?卿等悉心以对,不患不行。’是时群公无敢对者,徵在下坐,为房、杜所目,因越席而对曰:‘夏、殷之礼既不可详,忠敬之化,空闻其说。孔子曰: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公旦所裁,《诗》《书》,仲尼所述,虽纲纪颓缺,而节制具焉。荀、孟陈之于前,董、贾伸之于后,遗谈余义,可举而行。若陛下重张皇坟,更造帝典,则非驽劣所能议及也。若择前代宪章,发明王道,则臣请以《周典》唯所施行。’上大悦。翌日,又召房、杜及徵俱入,上曰:‘朕昨夜读《周礼》,真圣作也。首篇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人(民)极。”诚哉深乎!’良久谓徵曰:‘朕思之,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大《易》之义,随时顺人。周任有言:陈力就列。若能一一行之,诚朕所愿,如或不及,强希大道,画虎不成,为将来所笑,公等可尽虑之。’因诏宿中书省,会议数日,卒不能定,而徵寻请退。上虽不复扬言,而闲宴之次谓徵曰:‘礼坏乐崩,朕甚悯之。昔汉章帝眷眷于张纯,今朕急急于卿等,有志不就,古人攸悲。’徵跪奏曰:‘非陛下不能行。盖臣等无素业尔,何愧如之?然汉文以清静富邦家,孝宣以章程练名实,光武责成委吏,功臣获全,肃宗重学尊师,儒风大举,陛下明德独茂,兼而有焉,虽未冠三代,亦千载一时。惟陛下虽休勿休,则礼乐度数,徐思其宜,教化之行,何虑晚也?’上曰:‘时难得而易失,朕所以遑遑也。卿退,无有后言。’徵与房、杜等并惭栗,再拜而出。房谓徵曰:‘玄龄与公竭力辅国,然言及礼乐,则非命世大才,不足以望陛下清光矣。’昔文中子不以《礼》《乐》赐予,良有以也。向使董、薛在,适不至此。噫!有元首无股肱,不无可叹也。”
十七年,魏公薨,太原府君哭之恸。十九年,授余以《中说》,又以魏公之言告予,因叙其事。时贞观二十年,九月记。
- 推荐作品:
- 论语
- 正史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梁书
- 辽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慎子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古文观止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源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南北朝
- 唐代
- 金朝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