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正文·序
先生曰:余于天下为不贱焉,窃念臧文仲既殁,其立言于世。曹子桓云:立德著书,可以不朽。杜元凯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几。故户牖悬刀笔而有述作之志矣。常笑淮南之假手,每蚩不韦之托人。由年在志学,躬自搜纂,以为一家之言。粤以凡庸,早赐茅社,祚土潇湘,搴帷挟服。早摄神州,晚居外相,文案盈前,书幌未辍,俾夜作书,勤亦至矣。其间屡事玄言,亟登讲肆,外陈玉铉之文,内宏金叠之典,从乎华阴之市,废乎昌言之说,其事一也;,六戒多务,千乘纠纷,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于笔削,其事二也;复有西园秋月,岸帻举杯,左海春朝,连章离翰,虽有欣乎寸锦,而久弃于尺璧,其事三也;而体多羸病,心气频动,卧治终日。睢阳得善政之声,足不跨鞍,聊城有却兵之术,吾不解一也;常贵无为,每嗤有待,闲斋寂寞,对林泉而握谈柄,虚宇辽旷,玩鱼鸟而拂丛,蓍爱静心,彰乎此矣。而候骑交驰,仍麾白羽之扇,兵车未息,还控苍兕之军。此吾不解二也。,有三废学、二不解而著书不息,何哉?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高阳之狂生者也,窃重管夷吾之雅谈,诸葛孔明之宏论,足以言人事,足以陈政术,窃有慕焉。老氏有言: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矣有是哉,有是哉!裴几原、刘嗣芳、萧光侯、张简宪,余之知己也。伯牙之琴,嗟绿绮之长废;巨卿之骥,驱白马其安归?昔为俎豆之人,今成介胄之士。智小谋大,功名其安在哉?以金楼子为文也,气不遂丈,文常使气,材不值运,,必欲师心。霞间得语,莫非抚臆,松石能言,必解其趣,风云元感,倘获见知。今纂开辟已来,至乎耳目所接,即以先生为号,名曰《金楼子》。盖士安之元晏,稚川之抱朴者焉!
正文·书后
呜呼!文字显晦之故,夫岂偶然也哉?往余之乞二母双节诗于周太史书仓也,实介邵君二罗君台山。越二年丁酉,孙君迟舟入都,余又举以相属。己亥孟冬,余客吴兴,得迟舟书。则太史赠言,久托台山邮寄,而台山踪迹渺不相知,浮沈之感,寤寐萦回。将裁书以询二云,会二云之族需葵至自长洲,言戊戌重九,二云北上过台山,于吴门台山出周太史贻余书轴,长尺有奇,厚几三寸,授二云转寄。需葵曾受其书,由武林寄余,而余未之得也。是夕遂治装至武林求之,,历五旬又二日,而後得之于望江门外,素不相识之人之手。盖二年以来,辗转付托,阅十有馀人。题缄之字,已磨灭殆尽,不可辨识,而缄封且半敝矣。启而读之,不惟双节赠言无恙也。太史从《永乐大典》辑录《金楼子》六卷,命致鲍君以文者亦俨然在焉。赍达以文相与,忻幸久之。夫需葵与余并以衣食奔走,前此之不相见者,几及十年,向非邂逅吴兴,余即再介二云,求之太史赠言,尚可复得。而所谓《金楼子》者,,势必渐就残佚,岁月愈深,人事递迁,其乌从而求之,又乌从而得之。说者谓余之乞言斋心饮涕,先灵殆呵护之顾。余则以为太史表徵阐幽之力,与以文拳拳稽古之心,实隐隐焉遥相契合。而《金楼子》之得以善本流布艺林,诚哉有数存焉!然则古今来文字之足以不朽者,其精神不可终閟,类如是矣。余闻台山归江右,後早游道山,今双节赠言,得补登集录。而《金楼子》以文梓入丛书,,岂惟需葵为能不负二云之托,抑台山有知,亦且含笑地下也已。
乾隆四十六年嘉平七日萧山汪辉祖跋
诗文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 推荐作品:
- 子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正史
- 史记
- 清史稿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奉天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庐山记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商君书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容斋随笔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红楼梦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古今谭概
- 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浮生六记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诗词
- 先秦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