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后
呜呼!文字显晦之故,夫岂偶然也哉?往余之乞二母双节诗于周太史书仓也,实介邵君二、罗君台山。越二年丁酉,孙君迟舟入都,余又举以相属。己亥孟冬,余客吴兴,得迟舟书。则太史赠言,久托台山邮寄,而台山踪迹渺不相知,浮沈之感,寤寐萦回。将裁书以询二,会二云之族需葵至自长洲,言戊戍重九,二北上过台山,于吴门台山出周太史贻余书轴,长尺有奇,厚几三寸,授二转寄。需葵曾受其书,由武林寄余,而余未之得也。是夕遂治装至武林求之,历五旬又二日,而後得之于望江门外,素不相识之人之手。盖二年以来,辗转付托,阅十有馀人。题缄之字,已磨灭殆尽,不可辨识,而缄封且半敝矣。启而读之,不惟双节赠言无恙也。太史从《永乐大典》辑录《金楼子》六卷,命致鲍君以文者亦俨然在焉。赍达以文相与,忻幸久之。夫需葵与余并以衣食奔走,前此之不相见者,几及十年,向非邂逅吴兴,余即再介二,求之太史赠言,尚可复得。而所谓《金楼子》者,势必渐就残佚,岁月愈深,人事递迁,其乌从而求之,又乌从而得之。说者谓余之乞言斋心饮涕,先灵殆呵护之顾。余则以为太史表徵阐幽之力,与以文拳拳稽古之心,实隐隐焉遥相契合。而《金楼子》之得以善本流布艺林,诚哉有数存焉!然则古今来文字之足以不朽者,其精神不可终,类如是矣。余闻台山归江右,後早游道山,今双节赠言,得补登集录。而《金楼子》以文梓入丛书,岂惟需葵为能不负二之托,抑台山有知,亦且含笑地下也已。
乾隆四十六年嘉平七日萧山汪辉祖跋
- 推荐作品:
- 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后汉书
- 宋书
- 魏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评
- 儒家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司马法
- 虎钤经
- 商君书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谱录
- 墨子
- 百家姓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十二楼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庄子
- 刘子
- 冰鉴
- 幽梦影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明代